偷聽咖啡館:說話

五專護三甲51001113何佳薇
這是一本作者在咖啡館的日子,品嘗著各種不同風味的咖啡,聽著許多不同性格的人訴說著不同的事物,咖啡館內不僅僅單純喝咖啡,也將最私密的心情一一流露出來,將不同種類的咖啡歸類於不一樣的心情寫照。

當下看到這本書時,感覺滿特別的,原先的我並沒有打算將這本書從書櫃中抽取出來,但是看著看著,手就情不自禁的拿起了這本書,看了這本書的書名,想著咖啡能形容出什麼樣的感覺呢?想著想著就借回家看了,因為她的書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為它的封面令我感到別於一般小說中的感覺,原來這本書,並不是單純形容咖啡的濃純香,是以咖啡的種類,代表著各式各樣的人當下的性格,以及心情。

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卡布奇諾及黑咖啡,我將這兩種咖啡做為對比,一杯熱的卡布奇諾送到你面前時,你感覺到一陣濃濃的肉桂粉的香味撲鼻而來,及灑上一點點檸檬皮作為點綴,在城市中的角落,品嘗著一杯濃醇香的卡布奇諾,每喝一口,在口中散開的味道層次堆疊,在陽光普照下的心情,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反而黑咖啡是對比,單純的液體,單純的黑色,在白色的咖啡杯下凸顯出它的冷酷無情,但它擁有著最但醇的咖啡香,沒有任何添加物,在不懂喝咖啡的旁人注視下,它就像是一杯透視不過的人心,每喝一口,在口中散發的濃濃的苦味,像是在喝很香的苦茶,但在懂得喝咖啡的人的口中,那是一種享受,雖然苦但回甘,這是一種人生的寫照,人生擁有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皆會有不一樣的衝擊在等著你,雖然辛苦,但苦過就會雨過天晴了!

我最常喝的是咖啡加牛奶,因為小時候看著媽媽每天早晨都會自己泡一杯單純的黑咖啡,趁熱的時候加入冰牛奶,在夏天的時候,媽媽偶爾會加幾顆冰塊成了冰拿鐵,因為媽媽不准我們喝,不過頑皮的我常常會偷喝幾口,覺得濃濃的奶香味帶點苦覺,不喜歡這苦味,但是長大之後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拿鐵的口感,我曾經問過媽媽為甚麼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咖啡呢?她告訴我,咖啡它代表幸福,在熱水沖開咖啡顆粒的那剎那,濃濃的香味像是在告訴我今天也要加油,原來,媽媽每天的小確幸是在早晨中,品嘗著一杯香醇美味的咖啡呀!

咖啡擁有著獨特的香氣,毫不掩飾的將自己瀰散在大氣中,擁有的最佳的心情寫照,開心時,在舌尖下是甜美的,不開心時,在味蕾中卻是苦澀無比,不彷在一間氣氛佳的咖啡館,聆聽著旋律優美的古典音樂,放鬆心情,仰望著藍天,在陽光的折射下,擁有著一杯專屬於自己的咖啡,品嘗著一杯專屬於自己最佳的最佳心情寫照哦。

點閱率: 2%

飲食文學 古早味 U1021236 蔡幸娥

作者生長於台灣光復初期的嘉南平原農家,他記錄了台灣早期的社會面貌,與人們節儉飲食的性情。在書中作者陳述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在一個物資缺乏的社會裡頭生活,父母盡自己的能力栽培兒女,然而在經濟困頓的時代,即可散發出家人緊緊相依的心,那份濃郁的親情。透過飲食便可清楚知道當時農村飲食上的缺乏,但作者與家人們卻可在這簡單、平淡的生活中找出樂趣,
也可看出作者母親勤儉持家的性格,明顯地凸顯出一位傳統女性應有的特質。
透過文字撰寫成一篇文章,可使人感動、耐人尋味,重要的是能夠勾勒自己心中最深成的記憶,作者運用食材與烹調傳達出以前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以及對母親的想念,改變了我對飲食文學的看法,以往的自己不喜歡閱讀如飲食文學這類的文章,因為這類文章給我的感覺是平鋪直敘、無法給人有想像空間甚至思考,如同食譜、又像說故事般過眼雲煙。但是古早味這本書卻給我有種親近的感覺,奶奶常說過:「我也是吃番薯長大的。」
書中的某項料理特別吸引了我-虱目魚麵線,家中是養殖漁業,有魚塭所以還能夠體驗那種自己釣魚的樂趣,虱目魚便成了家中常烹調的食材,但特別的是爸爸喜歡將虱目魚不去鱗片,放入鍋中,並且倒入一、二包的鹽巴,悶煮。爸爸說這樣才能夠鎖住魚的甜度,的確,起鍋後聞到那魚的甜味再加上鹽巴的鹹味,家中的小孩大快朵頤,一掃而空。
飲食就像鎖鏈般套住了人類的腳踝,追求的人總是會不斷的拉扯,不感興趣的則顯得很隨意,能吃就好。當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會提出問題問爸爸、問奶奶,然而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奶奶說:「以前哪有什麼白米飯,常常番薯籤長蟲了還是照樣吃。」奶奶現在八十三歲,想必她有過人的生活經歷,奶奶也說了:「現在的小孩都挑食,以前啊!都馬是番薯煮成湯一大家子一起吃,沒料可以吃就喝湯填飽肚子。」話說到這自己就做了個連結,難怪奶奶會將白飯直接加白開水吃,說這樣就變成粥了;又或者把煮好的白稀飯加的糖,說這樣就有味道了。在以前生活貧乏的社會裡,時常會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填充自己的肚子,即便吃不飽但下午還是必須繼續到田裡幹活,奶奶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早上到海邊撿蚵仔,下午回來割稻子,就這樣日復一日,過了大半輩子,現在雖然有機會空閒一下,但似乎以前的辛苦也造就了現在不允許自己有機會空閒偷懶的機會,我們會到左鄰右舍開蚵仔賺零用錢,也會到空地裡頭空土窯,這不也是一種”古早味”嗎!

點閱率: 2%

[飲食文學]-愛吃鬼

健康一甲 U1022147 陳亮如

書名:愛吃鬼

作者:李昂

這會是我寫過最好看易讀,而且,鐵定是最快樂的一本書。─李昂

李昂在作品《愛吃鬼》一書中,描述自己到世界各地「吃喝玩樂」;以及介紹了許多讀者們所不知道的「台灣美食」與台灣的名廚絕活。本書並非單一提供讀者「吃」的資訊,因此,每篇文章讀來都是有故事性、有情節的一篇篇生活小品文。

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作者吃得高興吃得快樂;讀者朋友跟著作者的筆觸,彷彿那一道道的珍味美饌,都一一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就讓我們跟著作者李昂一起當個快樂的「愛吃鬼」吧!

「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是,現在「吃」對於人類來說,已不再是為了填飽肚子或補充能量。因為它從原先人類的生命需求角色,演變成今日的藝術功能──吃什麼?如何吃?以及吃的考究,開始重新探討吃的意義和定義──原來吃不僅僅是口腹的活動!它還是文字的視覺表演,讓味覺與心靈品嘗另一種豐富的人生經驗。

 阿公的古早味燉雞,每年過年的除夕團圓飯,家中的大圓桌上必定會出現這道美味佳餚!以家常且樸實的基本配料、食材,將白嫩的全雞浸泡在銅棕色的醬湯之中,此做法就好比我們泡在湯藥浴,讓全身筋骨脈絡通透、滋養皮膚。火侯控制恰當下,所有原汁原味融入雞肉本身,運用簡單、容易取得的材料進行烹煮使肉質軟嫩入味而燉湯鮮甜甘醇,我想這便是阿公功夫的所在吧!

這道古早味料理,對我來說是思鄉與想念!家人們居住在不相同的城市,彼此相聚的時間並不多,而在除夕團圓飯時圍著圓桌緊緊相靠,一同享用這思鄉及想念是再好不過的幸福滋味。

點閱率: 1%

[旅行文學]-再見柏林

護一乙 蔡旻璇 U1021224

     再見柏林這本書是用44個短篇故事集結而成的。首先,我必須先聲明,我對柏林並不了解。之所以會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只是因為它的封面正好是我喜歡的類型。但當我翻開書的那一刻開始,我開始喜歡上這本書,也開始對作者所寫出來的柏林感興趣,小到只是餐桌上的一塊肉餅,大到整個修道院。而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但在作者筆下的柏林,卻成了一座實驗室,使得每個人都期待這座城市所將要發生的事。透過書上的描述,我彷彿跟隨著作者的步伐,一同參觀著柏林,也一同期待著之後將要發生的事。在文中有段是描寫一位流浪漢婦人「身上穿著好幾件大衣,使的自己身材成了臃腫的長方形……。」看到這一刻時,我的腦海中出現了這一幕,彷彿她確實出現在我眼前,促使我迫不及待的讀完之後的章節。

讀到中間章節時,我才知道原來柏林的街道上,並不只有穿著十分隆重的人,而穿著運動服和七拼八湊起來,衣服邋遢的人也是四處可見的。而柏林在服飾上認為不修邊幅是種時尚,這和普通人的價值觀上似乎有點出入。皺皺的襯衫、皺皺的外套,這些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看起來似乎有點不是這麼好看,但這些對柏林跟巴黎而言,不修邊幅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例如特大的牛仔褲能襯托出苗條的身材,卻也暗示著我很忙……。

回想起上次跟隨著教會到了台南的後壁,對我而言,後壁也是個陌生的地方。但走在菁寮老街上時,看著一旁的老房子,感覺我又回到了從前那種感覺。走在街道上,我充分體會到當地人的熱情,跟隨著導遊的腳步,我們穿過了老街,來到街道旁的一間鐘錶航。而裡面並不是在賣時鐘或是手錶,而是老闆一一向我們展示店裡的骨董。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闆告訴我們一個外表奇特的時鐘,他告訴我們這個時鐘沒裝電池,卻走了好幾百年了。要我們動動腦,想想到底為什麼,他用了什麼原理,沒有電池卻也能獨自穿梭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存活到現在還能走動?最後老闆解答,原來這個鐘是運用了地心引力的原理,運用齒輪,讓鐘體本身會下降,使得分針與秒針會動。之後,我們又去參觀了聖十字教堂與七股鹽田。聖十字教堂裡的神父是一位法國人,但在講解的過程中,使用了全程的台語講解,十分新奇,原來一位外國人也能如此精通台語,口音十分標準,卻帶著一點外國腔,十分有趣。對我而言,鹽博物館裡的解說員把整個活動搞砸了。因為透過他的解說後,我發現鹽博物館裡十分枯燥乏味。或許我們自己去看的話還能比較有趣吧?但畢竟解說員是位超過70歲的老伯伯,所以就別太挑剔了……。但鹽博物館內,我也學到了不少新知識,如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鹽,甚至是漂白水也都跟鹽有關係,這些就真的是我從來都不知道的事情了,而我覺得對於至那次的行程感覺十分滿意,也感謝那時願意與我們同行的夥伴們。

點閱率: 1%

[飲食文學]-紅燜廚娘

紅燜廚娘讀書心得 幼三甲U1007123郭麗萍
在還沒看到書的內容之前,「紅燜廚娘」這標題會讓我以為是在寫一本女廚師的料理故事,當真正開始閱讀後才會發現自己的以為完全是個誤會,書分為六大主題,包含鮮啖、煮炒、蒸熬、燜烤、挑嘴、外食,是一本作者對於食材、料理的情感作品,她的文筆不會一味的道出料理有多麼美味,而是寫出她對於料理的獨到見解,讀起來是會讓人餘韻猶存的,就像她書中說的,有些食材需要靠調味來襯托出它內在的滋味,有些食材加多了,反而失去它的內涵。

紅燜廚娘裡面的每篇文章雖然都不長,內容卻很飽和,有些篇章看了我都好想跟著作者一起品嘗他所描寫的料理,像是楊枝甘露、鹹肉津白等等,其中我很喜歡她在「龍井與蝦」寫的一段話,她寫道:如果烹飪像造字,茶菜就是會意假借,借點情味心領神會,點到為止就好,每一個食材都有它適合的料理方式,有的單純吃就很美味,有點要加些點綴才更好吃,其實只要對料理有熱情,再加上對食材的了解,每個人都可以做出一道道美味的佳餚。

我想分享的是爸爸的醃蘿蔔,小時候每到了夏天,爸爸就會買了好多箱的白蘿蔔,開始清洗、切塊、醃製,因為有加豆豉的關係,家中都會充滿它那獨特的氣味,我老是嫌它難聞,但爸爸卻說醃蘿蔔會好吃就是因為它,當媽媽一拿它跟豬肉一起煮,做成的醃蘿蔔豬肉可以讓我為它深深著迷,而且醃蘿蔔做好要放置好幾個月以上才可以拿來料理,爸爸說這樣才會入味好吃,放愈久醃蘿蔔的滋味愈深刻,還有鄰居會聞香而來向爸爸討教醃蘿蔔的作法,但他們卻都說做不出像爸爸做的那種香味,不是太死鹹就是臭酸味太重,醃蘿蔔的材料其實很簡單,只要有白蘿蔔、粗鹽、乾豆豉就可以做了,美味的關鍵就是比例及時間,我在看了紅燜廚娘其中「紅蘿蔔蛋糕」這個篇章裡面作者對過世的母親那種想念,讓我有所感觸,這才讓我想起爸爸的醃蘿蔔,當爸爸還在時,這醃蘿蔔的滋味是隨時都有的,但現在爸爸不在了,醃蘿蔔對我而言已成了記憶中爸爸的味道。

點閱率: 2%

[飲食文學]-比流浪有味,比幸福更甜

美髮一甲 u102t124 林環金 書名:比流浪有味,比幸福更甜

《比流浪有味,比幸福更甜》

作者沿著地中海南北繞一圈的美食旅程,西從伊比利半島上的葡萄牙開始,途經法國、義大利,旁及比利時、瑞士,直到東邊的希臘,這是歐洲的部分;然後往南,進入非洲,從埃及,穿過突尼西亞,再回到地中海西口的摩洛哥。歐洲拉丁系美味與北非獨特料理,一次盡收胃底。美食大國法國,作者費心細說幾區特色,巴黎當然不在話下;作者單挑左岸飲食情趣,並揭露巴黎人上什麼館子、怎麼吃,而最重要的,怎麼生活的在地情調。南法普羅旺斯地區,選了顏彩美食之都尼斯,其帶有在地特色的創意料理,相當符合其國際化的都市精神;西法則有西方人度假首選聖地的諾曼地與布列塔尼,迷人的海灘,新鮮的魚蝦料理,身心靈的原汁原味;來到東法,就掉入了德法爭戰的歷史,於是想當然有德國混血的地方風味菜,卻多了一份法國的細緻感。義大利,另一個美味之鄉:在陽光燦爛的扥斯卡尼地區,其首府翡冷翠挾著中世紀大城的貴族美食傳統,歷經幾個世紀的淘洗,此時的民間美食,讓人想起媽媽的味道;而在馳名世界的肉醬義大利麵的發源地波隆那,作者經人指點,走訪那種偏僻隱密的尋常小館子,卻一睹創造義大利食物傳統的靈感泉源。因為溫德斯的電影而紅火起來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面臨大西洋,其揚帆待發、發現新世界的豪氣裡,卻隱隱有一股流浪的慾望,透著離別傷感的滋味,這一切都表現在它的食物特色中。瑞士的日內瓦,是個重要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國際化不在話下,高檔美食當然所在多有,作者卻單挑日內瓦傍臨湖泊的特色,由此介紹夏日清爽的湖魚餐。希臘愛琴海上的小島繁星點點,遊人如織,作者在某座小島的餐廳中,就著變化多端的一碟碟令人驚豔的小菜、小點,然後不由自主一口口小酒就喝將起來。國人較為陌生的北非料理,那種濃郁香料所交織的神秘與驚奇,總讓初次接觸者目眩神迷,作者沿尼羅河航行,在千年古蹟林立的現代埃及中,探訪埃及的在地美食。而另一個歐洲人度假南走的選擇之一,突尼西亞,舊城區如同迷宮,咖啡館水煙煙霧繚繞,市集中的甜點區是阿拉伯世界的創意聖地,更不要說那種美味的阿拉伯主食「古斯古斯」,在這兒,家家有都自己的秘方食譜!在旅行中,認真的吃喝,發現食物,發現食物的故事,然後發現自己除了味蕾,整個心靈也活化起來,這正是作者周遊列國的食物探險精神。

他的文字親切幽默,除了提供豐富的餐廳及旅遊資訊、美味的料理之外,更多的是從飲食角度來窺探法國的人文風景,在垂涎欲滴的美食之外,而有了文化層面的深度。謝忠道的書承載著對食物的禮讚,繼之一種對生活品質的想像。他的這一本「比流浪有味,比幸福更甜」,則是走訪歐洲七個國家,記錄了十三個城市的美食經驗,把觸角伸的更廣更遠,也更細膩的描寫這些城市的獨特性格。如果流浪是為了遍嚐世界美食,這樣的旅途多半不會險惡;然而,對於我們這些只能呆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電腦、足跡鮮少踏出城市的人來說,這樣的流浪無疑是奢侈的。所以,本書中還提供旅途中的攝影照片,美景美味盡收眼底,彷若讀者也隨之神遊一番。味覺的旅行通常比實際的身體力行走的更遠,如果可以在自家廚房料理出各地美食,縱使無法取得道地的食材,但是只要加上想像力,甚至可以不用出家門也能周遊列國了。

「油蔥酥油雞」,第一次離家獨自一人來到台中念書,在這天天外食總吃不到母親燒的一桌美味菜餚,為何會選擇油蔥酥油雞這道菜,是因為有天我又要回台中念書時,在不經意間我跟母親說:「媽~你做的油蔥酥油雞好好吃哦!!」自從那次之後,我一回到台北的家母親總會為我準備油蔥酥油雞迎接著我,油蔥酥油雞做法簡單,先把雞腿肉燙熟,再將油蔥酥切成末下鍋炸酥,記得火侯要控制得很好,不然油蔥酥很容易焦掉變苦,將冷藏過後的雞腿肉切成薄片,在淋上最銷魂的油蔥酥,就完成了這道最有意義的媽媽味菜餚。雖然這道菜再簡單不過,但這是因為母親有把我說過的話一直放在心中,這代表著被重視、被疼愛且被滿滿的幸福包圍著的享受是如此的幸福。

點閱率: 1%

[飲食文學] 風和日麗-幸福的台灣小農

U101G219 文創二乙 王佩怡

風和日麗這本書是在介紹台灣有關種植有機蔬果與辛苦的小農們,書中用了有好多篇章在介紹不同的有機農作物以及細心照料的農民們。作者是一位記者,她因為本身喜歡烘焙所以也在意摻在其中的食材、配料健不健康,吃下去對身體有無害處,也因此更加使她有動力前往每一處有機農地採訪,無論途中遇到多麼危險或是陡峭的山路都無法阻止作者前往,懷著滿腔熱情找到健康的食材也看到了有人情味又溫暖的農民們。

作者不僅僅只是了解食材的好壞也關心種植期間的土地和農作物是否受到農藥的汙染,許多農民曾長期吸入農藥而中毒卻不自知,有些農民自己深受農藥中毒之苦而開始無農藥的種植,剛開始因為不噴灑農藥和生長激素而使農作物被蟲吃光或是農作物長得小又醜,也因為無添加化學肥料以最原始的方法生長,農作物的生長期也跟著拉長,因此銷售通路變得狹小連帶價錢也被迫降低,有些農民因為成本過高而賣出的價錢又不符合利潤因此放棄了有機之路,但是有些農民卻屹立不搖的堅持有機,雖然剛開始很挫折,但是為了要讓家人和消費者吃得健康,花費了再多的精力和時間研發出的技術也是值得的,有了安心的原料才能製出不必擔心是否加了化學原料的調料或農產品;其中談到種植蔬果的方法就有好多種,每種蔬果也會因環境和氣候而受影響,每種種植方法都為了不汙染土地讓消費者吃得無負擔,例如:有機栽培、草生栽培和友善農法,用一種關懷生命、尊重自然的耕作方式種出安心的食材、做出安全美味的料理,讓大家食的健康也歡喜。

透過這本書我看到農民們的樂觀、堅毅不忍樸實的個性,只要看到作物們長得好就滿心歡喜,並不是因為可以藉此賺很多錢而是能夠讓更多人吃到無毒的食物而欣喜,農作物一天天生長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超乎任何言語的鼓勵,簡單微小的一件事卻使他們感到滿足,或許也因為每天接觸著有機的農作物、吸著新鮮的空氣,農民們好像都有著廣闊的心胸,不處處計較反而會在收成時互相幫忙,不計算誰做的多、這樣做值不值得?只是單純的付出微小的力量。我覺得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就是不只推薦了農產品也介紹耕作的過程,農民的辛苦與細心栽培作物成長,在了解食材之後還會有一欄私房食譜是在教大家烘焙的食譜和製作過程,這樣自己無論烹飪時或是品嘗時才能更加感受到食物的滋味並且珍惜每一口。

點閱率: 1%

旅行文學《她方之城》

U1001P35 王郁慧

《她方之城》

「我要去遠方,所以我出發。」

以灑脫的語氣,堅定的態度,作者陳祐蓁就此前往她的「她方之城」。

繼續閱讀

點閱率: 1%

[旅行文學]一直走就對了

一直走就對了  營養一乙 U102S224 吳書晴

這是一位沒有父母兄弟姐妹,沒有高等學歷,沒有足夠的金錢,沒有很好的英文能力的流浪故事,他是一位香港人,他帶著全部的財產200歐元,開始他的第一站德國,剛開始他吃了很多的苦頭,不是很懂英文的他,坐火車看不懂站牌名,只能靠著時間來判斷下車,沒有足夠的存款,只能在當地華人店尋找打工的機會,可是一直被拒絕,在沒有錢的狀況下,三餐吃麵包或不吃,每晚露宿公園,只好前往下一個國家,如果有找到工作,就會先把錢存起來,然後再開始玩樂,就這樣流浪了歐洲、大洋洲、亞洲、南美洲等等。

通常一般人都會先存好一筆錢,收集好資料,然後在開始環遊世界,而他是選擇邊打工邊旅遊的方式,而且完全沒有事先做功課,這一點我很佩服他的勇氣,書上他說過一句話不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而是「變化已經在計畫之內」,只要堅持的繼續走下去,辦法總會在某時間會出現,就是這樣樂觀的個性,支持他流浪這麼多地方,當中他用騎單車的方式遊西澳南部,真的覺得他瘋了,或許這才是能夠好好體會這趟旅程的方法,體會自己真活著,ㄧ個人活著的感受,必須做一些有冒險有挑戰的事情,來更認識自己。

去年的時候,還是個青澀大一新生,在十月份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坐公車去遊台中,話是這麼說,其實也只是一直在中港路上而已,ㄧ開始我就坐錯公車迷路了,最後終於到了第二市場,尋找很有名的三樣(蘿蔔糕、大腸、蛋),是我在YouTube影片上看到的,想說來到台中讀書就來逛逛菜市場體驗一下這裡的風俗民情,順便吃個午餐,之後再跑去科博館跟勤美美術館渡過一個下午,發現科博館有一個小地方是不用付費,就可以看一些標本摸皮毛,有一些新的收穫,其實一個人的旅行並不寂寞,是一個讓自己好好沉澱,與自己溝通的好機會,或許會覺得旁邊沒有人可以說話,但那正是面對自己心靈的好時機。之後有機會的話ㄧ定會再安排這樣的旅程給自己。

點閱率: 1%

旅行聆聽心的呼喚

旅行聆聽心的呼喚 作者:史蒂夫 齊克曼 譯者:汪芸

食科系一年乙班 U102P234許佩盈

旅行可以發現各地有趣的事物,探索世界,發現更認識許多朋友,有空就應該挪個時間旅行,旅行不但可以放鬆自己,還可以學到書本裡學不到的知識,旅行不應該只限於我們所踏的土地,應該去看看世界,不同習俗,不同的人種和生活方式,生活中有許多的壓力和不開心,我們不妨停下腳步,規劃展開一場未知的旅程,到許多地方走走,旅行是種放鬆,也是種學習,而現代科技改變人類,讓人類更方便,更懂得運用科技來所縮短距離,讓旅行變得更方便,更快速,所以我們更應該多多旅行。

每個人對旅行的見解也不同,有些人很少旅行,有些人熱愛旅行,有些人是興趣,有些人視為運動,
有些旅行卻只要花個幾百元、幾千元就可以完成,自助旅行,背包客,現在旅行儼然成為一種風氣,不但如此,更紛紛成為許多旅行家的一種挑戰,像是橫渡亞馬遜河,喜馬拉雅山登頂,穿越大峽谷等等,是種有意義的旅行,更是他們的一個挑戰與目標,大部分的人都喜愛旅行,每個人旅行的目的都不相同,收獲也不同,旅行帶給每個人許多不同的意義,有些人旅行是為了尋根,找尋生命的意義,有些人去探親,有些人單純想多看看世界,這些簡單的原因,都是旅行,旅行可以很有挑戰,也可以很簡單。

現代社會的人面臨了許多金錢,工作,家庭的種種壓力,產生了壓力、躁鬱等文明症狀,而旅行,無疑是這類病症的良藥,它使人放鬆,忘記煩惱,甚至對人是種解脫,無論履行對我們產生何種影響,他對我們一定會有某種體悟,我們時常在想去哪旅行,但一旦計畫好,剩下的,便是馬上去實行了,因為旅行最好的時間便是此刻,一旦決定好了,一旦決定好了,就馬上去旅行吧。

點閱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