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 一般文章 ’ Category

偷聽咖啡館:說話

五專護三甲51001113何佳薇
這是一本作者在咖啡館的日子,品嘗著各種不同風味的咖啡,聽著許多不同性格的人訴說著不同的事物,咖啡館內不僅僅單純喝咖啡,也將最私密的心情一一流露出來,將不同種類的咖啡歸類於不一樣的心情寫照。

當下看到這本書時,感覺滿特別的,原先的我並沒有打算將這本書從書櫃中抽取出來,但是看著看著,手就情不自禁的拿起了這本書,看了這本書的書名,想著咖啡能形容出什麼樣的感覺呢?想著想著就借回家看了,因為她的書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為它的封面令我感到別於一般小說中的感覺,原來這本書,並不是單純形容咖啡的濃純香,是以咖啡的種類,代表著各式各樣的人當下的性格,以及心情。

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卡布奇諾及黑咖啡,我將這兩種咖啡做為對比,一杯熱的卡布奇諾送到你面前時,你感覺到一陣濃濃的肉桂粉的香味撲鼻而來,及灑上一點點檸檬皮作為點綴,在城市中的角落,品嘗著一杯濃醇香的卡布奇諾,每喝一口,在口中散開的味道層次堆疊,在陽光普照下的心情,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反而黑咖啡是對比,單純的液體,單純的黑色,在白色的咖啡杯下凸顯出它的冷酷無情,但它擁有著最但醇的咖啡香,沒有任何添加物,在不懂喝咖啡的旁人注視下,它就像是一杯透視不過的人心,每喝一口,在口中散發的濃濃的苦味,像是在喝很香的苦茶,但在懂得喝咖啡的人的口中,那是一種享受,雖然苦但回甘,這是一種人生的寫照,人生擁有每個階段,每個階段皆會有不一樣的衝擊在等著你,雖然辛苦,但苦過就會雨過天晴了!

我最常喝的是咖啡加牛奶,因為小時候看著媽媽每天早晨都會自己泡一杯單純的黑咖啡,趁熱的時候加入冰牛奶,在夏天的時候,媽媽偶爾會加幾顆冰塊成了冰拿鐵,因為媽媽不准我們喝,不過頑皮的我常常會偷喝幾口,覺得濃濃的奶香味帶點苦覺,不喜歡這苦味,但是長大之後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拿鐵的口感,我曾經問過媽媽為甚麼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咖啡呢?她告訴我,咖啡它代表幸福,在熱水沖開咖啡顆粒的那剎那,濃濃的香味像是在告訴我今天也要加油,原來,媽媽每天的小確幸是在早晨中,品嘗著一杯香醇美味的咖啡呀!

咖啡擁有著獨特的香氣,毫不掩飾的將自己瀰散在大氣中,擁有的最佳的心情寫照,開心時,在舌尖下是甜美的,不開心時,在味蕾中卻是苦澀無比,不彷在一間氣氛佳的咖啡館,聆聽著旋律優美的古典音樂,放鬆心情,仰望著藍天,在陽光的折射下,擁有著一杯專屬於自己的咖啡,品嘗著一杯專屬於自己最佳的最佳心情寫照哦。

點閱率: 2%

飲食文學 古早味 U1021236 蔡幸娥

作者生長於台灣光復初期的嘉南平原農家,他記錄了台灣早期的社會面貌,與人們節儉飲食的性情。在書中作者陳述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在一個物資缺乏的社會裡頭生活,父母盡自己的能力栽培兒女,然而在經濟困頓的時代,即可散發出家人緊緊相依的心,那份濃郁的親情。透過飲食便可清楚知道當時農村飲食上的缺乏,但作者與家人們卻可在這簡單、平淡的生活中找出樂趣,
也可看出作者母親勤儉持家的性格,明顯地凸顯出一位傳統女性應有的特質。
透過文字撰寫成一篇文章,可使人感動、耐人尋味,重要的是能夠勾勒自己心中最深成的記憶,作者運用食材與烹調傳達出以前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以及對母親的想念,改變了我對飲食文學的看法,以往的自己不喜歡閱讀如飲食文學這類的文章,因為這類文章給我的感覺是平鋪直敘、無法給人有想像空間甚至思考,如同食譜、又像說故事般過眼雲煙。但是古早味這本書卻給我有種親近的感覺,奶奶常說過:「我也是吃番薯長大的。」
書中的某項料理特別吸引了我-虱目魚麵線,家中是養殖漁業,有魚塭所以還能夠體驗那種自己釣魚的樂趣,虱目魚便成了家中常烹調的食材,但特別的是爸爸喜歡將虱目魚不去鱗片,放入鍋中,並且倒入一、二包的鹽巴,悶煮。爸爸說這樣才能夠鎖住魚的甜度,的確,起鍋後聞到那魚的甜味再加上鹽巴的鹹味,家中的小孩大快朵頤,一掃而空。
飲食就像鎖鏈般套住了人類的腳踝,追求的人總是會不斷的拉扯,不感興趣的則顯得很隨意,能吃就好。當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會提出問題問爸爸、問奶奶,然而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奶奶說:「以前哪有什麼白米飯,常常番薯籤長蟲了還是照樣吃。」奶奶現在八十三歲,想必她有過人的生活經歷,奶奶也說了:「現在的小孩都挑食,以前啊!都馬是番薯煮成湯一大家子一起吃,沒料可以吃就喝湯填飽肚子。」話說到這自己就做了個連結,難怪奶奶會將白飯直接加白開水吃,說這樣就變成粥了;又或者把煮好的白稀飯加的糖,說這樣就有味道了。在以前生活貧乏的社會裡,時常會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填充自己的肚子,即便吃不飽但下午還是必須繼續到田裡幹活,奶奶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早上到海邊撿蚵仔,下午回來割稻子,就這樣日復一日,過了大半輩子,現在雖然有機會空閒一下,但似乎以前的辛苦也造就了現在不允許自己有機會空閒偷懶的機會,我們會到左鄰右舍開蚵仔賺零用錢,也會到空地裡頭空土窯,這不也是一種”古早味”嗎!

點閱率: 2%

[飲食文學] 風和日麗-幸福的台灣小農

U101G219 文創二乙 王佩怡

風和日麗這本書是在介紹台灣有關種植有機蔬果與辛苦的小農們,書中用了有好多篇章在介紹不同的有機農作物以及細心照料的農民們。作者是一位記者,她因為本身喜歡烘焙所以也在意摻在其中的食材、配料健不健康,吃下去對身體有無害處,也因此更加使她有動力前往每一處有機農地採訪,無論途中遇到多麼危險或是陡峭的山路都無法阻止作者前往,懷著滿腔熱情找到健康的食材也看到了有人情味又溫暖的農民們。

作者不僅僅只是了解食材的好壞也關心種植期間的土地和農作物是否受到農藥的汙染,許多農民曾長期吸入農藥而中毒卻不自知,有些農民自己深受農藥中毒之苦而開始無農藥的種植,剛開始因為不噴灑農藥和生長激素而使農作物被蟲吃光或是農作物長得小又醜,也因為無添加化學肥料以最原始的方法生長,農作物的生長期也跟著拉長,因此銷售通路變得狹小連帶價錢也被迫降低,有些農民因為成本過高而賣出的價錢又不符合利潤因此放棄了有機之路,但是有些農民卻屹立不搖的堅持有機,雖然剛開始很挫折,但是為了要讓家人和消費者吃得健康,花費了再多的精力和時間研發出的技術也是值得的,有了安心的原料才能製出不必擔心是否加了化學原料的調料或農產品;其中談到種植蔬果的方法就有好多種,每種蔬果也會因環境和氣候而受影響,每種種植方法都為了不汙染土地讓消費者吃得無負擔,例如:有機栽培、草生栽培和友善農法,用一種關懷生命、尊重自然的耕作方式種出安心的食材、做出安全美味的料理,讓大家食的健康也歡喜。

透過這本書我看到農民們的樂觀、堅毅不忍樸實的個性,只要看到作物們長得好就滿心歡喜,並不是因為可以藉此賺很多錢而是能夠讓更多人吃到無毒的食物而欣喜,農作物一天天生長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超乎任何言語的鼓勵,簡單微小的一件事卻使他們感到滿足,或許也因為每天接觸著有機的農作物、吸著新鮮的空氣,農民們好像都有著廣闊的心胸,不處處計較反而會在收成時互相幫忙,不計算誰做的多、這樣做值不值得?只是單純的付出微小的力量。我覺得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就是不只推薦了農產品也介紹耕作的過程,農民的辛苦與細心栽培作物成長,在了解食材之後還會有一欄私房食譜是在教大家烘焙的食譜和製作過程,這樣自己無論烹飪時或是品嘗時才能更加感受到食物的滋味並且珍惜每一口。

點閱率: 1%

旅行文學《她方之城》

U1001P35 王郁慧

《她方之城》

「我要去遠方,所以我出發。」

以灑脫的語氣,堅定的態度,作者陳祐蓁就此前往她的「她方之城」。

繼續閱讀

點閱率: 1%

[旅行文學]一直走就對了

一直走就對了  營養一乙 U102S224 吳書晴

這是一位沒有父母兄弟姐妹,沒有高等學歷,沒有足夠的金錢,沒有很好的英文能力的流浪故事,他是一位香港人,他帶著全部的財產200歐元,開始他的第一站德國,剛開始他吃了很多的苦頭,不是很懂英文的他,坐火車看不懂站牌名,只能靠著時間來判斷下車,沒有足夠的存款,只能在當地華人店尋找打工的機會,可是一直被拒絕,在沒有錢的狀況下,三餐吃麵包或不吃,每晚露宿公園,只好前往下一個國家,如果有找到工作,就會先把錢存起來,然後再開始玩樂,就這樣流浪了歐洲、大洋洲、亞洲、南美洲等等。

通常一般人都會先存好一筆錢,收集好資料,然後在開始環遊世界,而他是選擇邊打工邊旅遊的方式,而且完全沒有事先做功課,這一點我很佩服他的勇氣,書上他說過一句話不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而是「變化已經在計畫之內」,只要堅持的繼續走下去,辦法總會在某時間會出現,就是這樣樂觀的個性,支持他流浪這麼多地方,當中他用騎單車的方式遊西澳南部,真的覺得他瘋了,或許這才是能夠好好體會這趟旅程的方法,體會自己真活著,ㄧ個人活著的感受,必須做一些有冒險有挑戰的事情,來更認識自己。

去年的時候,還是個青澀大一新生,在十月份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坐公車去遊台中,話是這麼說,其實也只是一直在中港路上而已,ㄧ開始我就坐錯公車迷路了,最後終於到了第二市場,尋找很有名的三樣(蘿蔔糕、大腸、蛋),是我在YouTube影片上看到的,想說來到台中讀書就來逛逛菜市場體驗一下這裡的風俗民情,順便吃個午餐,之後再跑去科博館跟勤美美術館渡過一個下午,發現科博館有一個小地方是不用付費,就可以看一些標本摸皮毛,有一些新的收穫,其實一個人的旅行並不寂寞,是一個讓自己好好沉澱,與自己溝通的好機會,或許會覺得旁邊沒有人可以說話,但那正是面對自己心靈的好時機。之後有機會的話ㄧ定會再安排這樣的旅程給自己。

點閱率: 1%

旅行聆聽心的呼喚

旅行聆聽心的呼喚 作者:史蒂夫 齊克曼 譯者:汪芸

食科系一年乙班 U102P234許佩盈

旅行可以發現各地有趣的事物,探索世界,發現更認識許多朋友,有空就應該挪個時間旅行,旅行不但可以放鬆自己,還可以學到書本裡學不到的知識,旅行不應該只限於我們所踏的土地,應該去看看世界,不同習俗,不同的人種和生活方式,生活中有許多的壓力和不開心,我們不妨停下腳步,規劃展開一場未知的旅程,到許多地方走走,旅行是種放鬆,也是種學習,而現代科技改變人類,讓人類更方便,更懂得運用科技來所縮短距離,讓旅行變得更方便,更快速,所以我們更應該多多旅行。

每個人對旅行的見解也不同,有些人很少旅行,有些人熱愛旅行,有些人是興趣,有些人視為運動,
有些旅行卻只要花個幾百元、幾千元就可以完成,自助旅行,背包客,現在旅行儼然成為一種風氣,不但如此,更紛紛成為許多旅行家的一種挑戰,像是橫渡亞馬遜河,喜馬拉雅山登頂,穿越大峽谷等等,是種有意義的旅行,更是他們的一個挑戰與目標,大部分的人都喜愛旅行,每個人旅行的目的都不相同,收獲也不同,旅行帶給每個人許多不同的意義,有些人旅行是為了尋根,找尋生命的意義,有些人去探親,有些人單純想多看看世界,這些簡單的原因,都是旅行,旅行可以很有挑戰,也可以很簡單。

現代社會的人面臨了許多金錢,工作,家庭的種種壓力,產生了壓力、躁鬱等文明症狀,而旅行,無疑是這類病症的良藥,它使人放鬆,忘記煩惱,甚至對人是種解脫,無論履行對我們產生何種影響,他對我們一定會有某種體悟,我們時常在想去哪旅行,但一旦計畫好,剩下的,便是馬上去實行了,因為旅行最好的時間便是此刻,一旦決定好了,一旦決定好了,就馬上去旅行吧。

點閱率: 1%

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這麼遠

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這麼遠 作者:趙星

護五乙 5981213林佳蕙

作者是一位北京女孩,這本書是她為了遵守約定、實現夢想,隻身一人來到台灣旅行的故事,在毫無經驗的情形下靠著自己的膽識、運氣和在台灣人的貼心、熱情幫助完成環島之旅,並用有趣的文筆記錄下連當地人都忽略的美好的台灣。

為什麼選這本書呢?對於一個平常很少閱讀的人想當然理由一就是靠別人推薦,理由二是書名很對我的味,「這麼近,這麼遠」這幾個字完全說出了我迫不及待想離開家鄉,到外一窺世界,但卻又無法到達的願望。

說來也奇怪,大陸這麼大,可是人們似乎對台灣這座小小島嶼很感興趣,也許是因為自己就住在這,大概就是那種越容易得到就越不想要的心態吧,所以我對於環島甚麼的,說真的沒太多興趣,但在看這本書時,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忽略了台灣這座內涵豐富的小島,或者說是習慣嗎,台灣人的熱情、禮貌,對我來說已經像是習慣了、理所當然,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天從生活中接收到的負面訊息,新聞、報章雜誌裡提到的這座小島好像不及外國人眼裡的美好,說起來挺諷刺的,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好,竟然需要靠外國人的文章來提醒,但這就是生活和旅行的差別吧。

出國旅行這件事,我也不是沒有過經驗,只是記憶非常非常薄弱,印象中的中國,地大、人多、環境嘛…不是很乾淨、東西便宜(不是我付錢,大人買的爽快就是便宜囉),看吧!帶太小的小孩出國就是這樣,該忘的都忘了,只有飛機起飛時耳膜要被震破的耳鳴感覺還餘悸猶存,不過從大人們口中聽見的出國並不如我記憶中那樣的不好或普通,他們的形容像是我根本不在場,根本不記得有這些事,感覺有點不甘心,我也在場啊!怎麼感覺差這麼多呢!所以我很早之前就下定決心,有一天一定要讓自己有場難以忘懷的美好旅行!

作者說「花錢去換視野和心胸是一件值得的事」,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但,我沒有錢可以花,對現在的我來說,與其將大把的鈔票花在魯莽的遊樂,不如將它們存放好,計畫它們未來的去向、未來該如何換得我的視野和心胸,現在我還沒準備好實現我夢想的配備,我還在準備的途中,我覺得人類如果為了生活而生活很快就會累垮的,所以活著一定要有夢想,只有認真實踐自己的目標,才能體會過程和結果帶給自己的意義。

點閱率: 1%

我恨炸魚薯條:愛上英國美味

我恨炸魚薯條:愛上英國美味 作者:熊怡凱

護五乙 5981213林佳蕙

這本書主要以地理位置將英國分為四大區來介紹當地的美食,除了用細膩的描述食物口感及外觀之外,同時介紹當地的文化傳統、食物的由來、每道料理背後不只存在愛心、用心或辛酸,除此,特別的是就算是看似高級製作又費工的餐廳料理,都有用簡單的方法教學,這算是文字饗宴以外的小驚喜,看完後完全顛覆我對英國食物的看法。

寫心得一直是我不太喜歡的事,總是覺得,為什麼我的感覺表達後要被人家品頭論足啊!但既然要寫了我一定要來抱怨一下,這種介紹美食的書籍根本是罪惡的根源啊!吃飽看了餓,餓了看了更餓,這種刺激唾腺分泌的書籍在精神上根本折磨嘛!沒有犯法嗎!雖然心裡抱怨,但還是忍不住看完,還抄了幾分食譜起來……以備以後要給自己一份異國下午茶。

這本書的書名叫我恨炸魚薯條:愛上英國美味,我怎麼會恨炸魚薯條呢,我個人最愛炸物了,但是冒號後面那句「愛上英國美味」就不怎麼令人同意了,英國?不就是以哈利波特、皇室和世界第一難吃食物聞名的嗎?怎麼能讓人愛上,但作者好歹也是美食部落客耶,味覺應該不會有問題的,果然,看了之後我都要出現嗅幻覺了,原來我一直看錯了這個民族熔爐,竟然是隱藏如此多美食的國家!

如果一個人在家,我最愛的就是吃白飯配炒蛋了,沒營養又單調,但我就是愛這味!吃的是一種安定感,吃了近二十年都不會膩,我大概能吃到八十歲吧,所以在我看來煮東西,簡單的來說就是油、水的多寡和火侯控制而已了,而炸物的感覺就是擺盤擺好點就能賣很貴的天婦羅,但這個觀點在幾週前看了一個新聞的專訪而完全更新了,專訪的對象叫甚麼名字已經忘了,記得的是一位日本人發明了薄麵衣,炸出米其林,看完了專訪突然覺得自己根本不懂吃,只是蠻橫地將能吃的東西塞入口中咀嚼、碾碎、吞入然後消化,除非特別昂貴,不然根本不記得自己吃了什麼,雖然進食的本質是要補充熱量啦,但還是有一點點自己在暴殄天物的感覺,而且口中碾碎的……是我的錢,往好處想我是個不浪費食物的人,而且滿好養的。

這本書看完了之後只能說我對英國的食物大改觀,並且把它列為未來想去的國家之一,我想在那吃的食物一定可以做為未來回憶很美好的連結,而且去到西方國家還能吃到白飯,這種感覺真棒。

點閱率: 1%

飲食文學-蔬菜之神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了解到很多的知識和一些我們必須更加知道的道哩,像是我們一般人的認知是蔬菜=烹調的材料,蔬菜就像日常生活用品為了製作某種東西而存在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夠感覺得到蔬菜也是有生命的呢,而診本書裡除了交了很多的道理之外,還教了如何讓蔬菜能夠炒得更美味,也能保留它原本的甜味,書中提到有價值的事物總是要經過千錘百鍊般的試煉,烹調出的食物才會美味,另外還有提到禪宗僧侶在吃飯前,都會唱頌五觀之揭的儀式,一.計多功少,量比來處,二.吋己得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難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這是我覺得很不錯的句子,句子的內容為了讓我們了解到不可起貪念,愚痴,憤恨之心,或者是浪費食物,而這一切都是飲食引起的,懂得飲秘密的人,就能主宰人生的幸與不幸,相反的,如果不懂得飲秘密的人,就會陷於不幸的困擾,甚至損及生命,而還有一樣很重要的重點是陽光,空氣,水,這些不僅是地球的基本要素,也是蔬菜成長的要素,蔬菜身上集合了天與地的能量,所以對我們及蔬菜來說都是很重要不可或缺的,而心情好得時候,所料理出的食物是美味的,相反的心情不好時,所料理出的食物會有一種苦澀的味道,所以在做料理的石一舉一動都是很重要的,最後真的很推薦大家看一下這本書,我相信看完之後也會有很不錯的感想的.

點閱率: 1%

記憶的味道

U101A115 應英二甲 林冠妤
有些食物或許看起來很平常很普通,比起牛排或者其他高檔食物來說也沒這麼好吃,但那些食物後面的記憶卻是任何食物都替代不了的。或許是跟家人的記憶,又或許是跟好朋友的記憶。而那些食物不管吃了幾次,那些點點滴滴總會歷歷在目的出現在我們眼前。就是這些回憶使得食物有了不同的意義,成為了心中無可取代的味道。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他母親的蛋包飯,或許對別人來說,就是一到很平常的菜,但對於作者來說卻是他記憶中媽媽的味道。看到這篇時讓我想起了媽媽的炒飯。這炒飯並沒有什麼特別,就是蛋加上白飯下去炒,連醬油都沒有。但每次媽媽炒好時,我跟弟弟妹妹總是會搶成一團,就怕慢了就吃不到了。這個味道從小吃到現在總是吃不膩也忘不了。現在一個人住在外面,每天都吃著外食,有時候腦中都會突然想念起媽媽蛋炒飯的味道,也很懷念跟弟弟妹妹搶著吃的那個感覺。才明白了原來那道菜已經成為了我和媽媽之間的回憶和味道。
有些食物對你或許沒有什麼特別,但或許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不可取代的味道。透過這本書,讓我們回想起了那些屬於我們的食物和那些特別的感動和回憶。

點閱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