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14 年 5 月 11 日

[旅行文學]一直走就對了

一直走就對了  營養一乙 U102S224 吳書晴

這是一位沒有父母兄弟姐妹,沒有高等學歷,沒有足夠的金錢,沒有很好的英文能力的流浪故事,他是一位香港人,他帶著全部的財產200歐元,開始他的第一站德國,剛開始他吃了很多的苦頭,不是很懂英文的他,坐火車看不懂站牌名,只能靠著時間來判斷下車,沒有足夠的存款,只能在當地華人店尋找打工的機會,可是一直被拒絕,在沒有錢的狀況下,三餐吃麵包或不吃,每晚露宿公園,只好前往下一個國家,如果有找到工作,就會先把錢存起來,然後再開始玩樂,就這樣流浪了歐洲、大洋洲、亞洲、南美洲等等。

通常一般人都會先存好一筆錢,收集好資料,然後在開始環遊世界,而他是選擇邊打工邊旅遊的方式,而且完全沒有事先做功課,這一點我很佩服他的勇氣,書上他說過一句話不是「計畫趕不上變化」而是「變化已經在計畫之內」,只要堅持的繼續走下去,辦法總會在某時間會出現,就是這樣樂觀的個性,支持他流浪這麼多地方,當中他用騎單車的方式遊西澳南部,真的覺得他瘋了,或許這才是能夠好好體會這趟旅程的方法,體會自己真活著,ㄧ個人活著的感受,必須做一些有冒險有挑戰的事情,來更認識自己。

去年的時候,還是個青澀大一新生,在十月份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坐公車去遊台中,話是這麼說,其實也只是一直在中港路上而已,ㄧ開始我就坐錯公車迷路了,最後終於到了第二市場,尋找很有名的三樣(蘿蔔糕、大腸、蛋),是我在YouTube影片上看到的,想說來到台中讀書就來逛逛菜市場體驗一下這裡的風俗民情,順便吃個午餐,之後再跑去科博館跟勤美美術館渡過一個下午,發現科博館有一個小地方是不用付費,就可以看一些標本摸皮毛,有一些新的收穫,其實一個人的旅行並不寂寞,是一個讓自己好好沉澱,與自己溝通的好機會,或許會覺得旁邊沒有人可以說話,但那正是面對自己心靈的好時機。之後有機會的話ㄧ定會再安排這樣的旅程給自己。

點閱率: 1%

旅行聆聽心的呼喚

旅行聆聽心的呼喚 作者:史蒂夫 齊克曼 譯者:汪芸

食科系一年乙班 U102P234許佩盈

旅行可以發現各地有趣的事物,探索世界,發現更認識許多朋友,有空就應該挪個時間旅行,旅行不但可以放鬆自己,還可以學到書本裡學不到的知識,旅行不應該只限於我們所踏的土地,應該去看看世界,不同習俗,不同的人種和生活方式,生活中有許多的壓力和不開心,我們不妨停下腳步,規劃展開一場未知的旅程,到許多地方走走,旅行是種放鬆,也是種學習,而現代科技改變人類,讓人類更方便,更懂得運用科技來所縮短距離,讓旅行變得更方便,更快速,所以我們更應該多多旅行。

每個人對旅行的見解也不同,有些人很少旅行,有些人熱愛旅行,有些人是興趣,有些人視為運動,
有些旅行卻只要花個幾百元、幾千元就可以完成,自助旅行,背包客,現在旅行儼然成為一種風氣,不但如此,更紛紛成為許多旅行家的一種挑戰,像是橫渡亞馬遜河,喜馬拉雅山登頂,穿越大峽谷等等,是種有意義的旅行,更是他們的一個挑戰與目標,大部分的人都喜愛旅行,每個人旅行的目的都不相同,收獲也不同,旅行帶給每個人許多不同的意義,有些人旅行是為了尋根,找尋生命的意義,有些人去探親,有些人單純想多看看世界,這些簡單的原因,都是旅行,旅行可以很有挑戰,也可以很簡單。

現代社會的人面臨了許多金錢,工作,家庭的種種壓力,產生了壓力、躁鬱等文明症狀,而旅行,無疑是這類病症的良藥,它使人放鬆,忘記煩惱,甚至對人是種解脫,無論履行對我們產生何種影響,他對我們一定會有某種體悟,我們時常在想去哪旅行,但一旦計畫好,剩下的,便是馬上去實行了,因為旅行最好的時間便是此刻,一旦決定好了,一旦決定好了,就馬上去旅行吧。

點閱率: 1%

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這麼遠

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這麼遠 作者:趙星

護五乙 5981213林佳蕙

作者是一位北京女孩,這本書是她為了遵守約定、實現夢想,隻身一人來到台灣旅行的故事,在毫無經驗的情形下靠著自己的膽識、運氣和在台灣人的貼心、熱情幫助完成環島之旅,並用有趣的文筆記錄下連當地人都忽略的美好的台灣。

為什麼選這本書呢?對於一個平常很少閱讀的人想當然理由一就是靠別人推薦,理由二是書名很對我的味,「這麼近,這麼遠」這幾個字完全說出了我迫不及待想離開家鄉,到外一窺世界,但卻又無法到達的願望。

說來也奇怪,大陸這麼大,可是人們似乎對台灣這座小小島嶼很感興趣,也許是因為自己就住在這,大概就是那種越容易得到就越不想要的心態吧,所以我對於環島甚麼的,說真的沒太多興趣,但在看這本書時,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忽略了台灣這座內涵豐富的小島,或者說是習慣嗎,台灣人的熱情、禮貌,對我來說已經像是習慣了、理所當然,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天從生活中接收到的負面訊息,新聞、報章雜誌裡提到的這座小島好像不及外國人眼裡的美好,說起來挺諷刺的,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好,竟然需要靠外國人的文章來提醒,但這就是生活和旅行的差別吧。

出國旅行這件事,我也不是沒有過經驗,只是記憶非常非常薄弱,印象中的中國,地大、人多、環境嘛…不是很乾淨、東西便宜(不是我付錢,大人買的爽快就是便宜囉),看吧!帶太小的小孩出國就是這樣,該忘的都忘了,只有飛機起飛時耳膜要被震破的耳鳴感覺還餘悸猶存,不過從大人們口中聽見的出國並不如我記憶中那樣的不好或普通,他們的形容像是我根本不在場,根本不記得有這些事,感覺有點不甘心,我也在場啊!怎麼感覺差這麼多呢!所以我很早之前就下定決心,有一天一定要讓自己有場難以忘懷的美好旅行!

作者說「花錢去換視野和心胸是一件值得的事」,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但,我沒有錢可以花,對現在的我來說,與其將大把的鈔票花在魯莽的遊樂,不如將它們存放好,計畫它們未來的去向、未來該如何換得我的視野和心胸,現在我還沒準備好實現我夢想的配備,我還在準備的途中,我覺得人類如果為了生活而生活很快就會累垮的,所以活著一定要有夢想,只有認真實踐自己的目標,才能體會過程和結果帶給自己的意義。

點閱率: 1%

我恨炸魚薯條:愛上英國美味

我恨炸魚薯條:愛上英國美味 作者:熊怡凱

護五乙 5981213林佳蕙

這本書主要以地理位置將英國分為四大區來介紹當地的美食,除了用細膩的描述食物口感及外觀之外,同時介紹當地的文化傳統、食物的由來、每道料理背後不只存在愛心、用心或辛酸,除此,特別的是就算是看似高級製作又費工的餐廳料理,都有用簡單的方法教學,這算是文字饗宴以外的小驚喜,看完後完全顛覆我對英國食物的看法。

寫心得一直是我不太喜歡的事,總是覺得,為什麼我的感覺表達後要被人家品頭論足啊!但既然要寫了我一定要來抱怨一下,這種介紹美食的書籍根本是罪惡的根源啊!吃飽看了餓,餓了看了更餓,這種刺激唾腺分泌的書籍在精神上根本折磨嘛!沒有犯法嗎!雖然心裡抱怨,但還是忍不住看完,還抄了幾分食譜起來……以備以後要給自己一份異國下午茶。

這本書的書名叫我恨炸魚薯條:愛上英國美味,我怎麼會恨炸魚薯條呢,我個人最愛炸物了,但是冒號後面那句「愛上英國美味」就不怎麼令人同意了,英國?不就是以哈利波特、皇室和世界第一難吃食物聞名的嗎?怎麼能讓人愛上,但作者好歹也是美食部落客耶,味覺應該不會有問題的,果然,看了之後我都要出現嗅幻覺了,原來我一直看錯了這個民族熔爐,竟然是隱藏如此多美食的國家!

如果一個人在家,我最愛的就是吃白飯配炒蛋了,沒營養又單調,但我就是愛這味!吃的是一種安定感,吃了近二十年都不會膩,我大概能吃到八十歲吧,所以在我看來煮東西,簡單的來說就是油、水的多寡和火侯控制而已了,而炸物的感覺就是擺盤擺好點就能賣很貴的天婦羅,但這個觀點在幾週前看了一個新聞的專訪而完全更新了,專訪的對象叫甚麼名字已經忘了,記得的是一位日本人發明了薄麵衣,炸出米其林,看完了專訪突然覺得自己根本不懂吃,只是蠻橫地將能吃的東西塞入口中咀嚼、碾碎、吞入然後消化,除非特別昂貴,不然根本不記得自己吃了什麼,雖然進食的本質是要補充熱量啦,但還是有一點點自己在暴殄天物的感覺,而且口中碾碎的……是我的錢,往好處想我是個不浪費食物的人,而且滿好養的。

這本書看完了之後只能說我對英國的食物大改觀,並且把它列為未來想去的國家之一,我想在那吃的食物一定可以做為未來回憶很美好的連結,而且去到西方國家還能吃到白飯,這種感覺真棒。

點閱率: 1%

飲食文學-蔬菜之神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了解到很多的知識和一些我們必須更加知道的道哩,像是我們一般人的認知是蔬菜=烹調的材料,蔬菜就像日常生活用品為了製作某種東西而存在的,而又有多少人能夠感覺得到蔬菜也是有生命的呢,而診本書裡除了交了很多的道理之外,還教了如何讓蔬菜能夠炒得更美味,也能保留它原本的甜味,書中提到有價值的事物總是要經過千錘百鍊般的試煉,烹調出的食物才會美味,另外還有提到禪宗僧侶在吃飯前,都會唱頌五觀之揭的儀式,一.計多功少,量比來處,二.吋己得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難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這是我覺得很不錯的句子,句子的內容為了讓我們了解到不可起貪念,愚痴,憤恨之心,或者是浪費食物,而這一切都是飲食引起的,懂得飲秘密的人,就能主宰人生的幸與不幸,相反的,如果不懂得飲秘密的人,就會陷於不幸的困擾,甚至損及生命,而還有一樣很重要的重點是陽光,空氣,水,這些不僅是地球的基本要素,也是蔬菜成長的要素,蔬菜身上集合了天與地的能量,所以對我們及蔬菜來說都是很重要不可或缺的,而心情好得時候,所料理出的食物是美味的,相反的心情不好時,所料理出的食物會有一種苦澀的味道,所以在做料理的石一舉一動都是很重要的,最後真的很推薦大家看一下這本書,我相信看完之後也會有很不錯的感想的.

點閱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