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2014 年 5 月 8 日

食物的歷史

休閒三甲 U100R120 張凱柔

作者: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

民以食為天是全球每位人名的寫照,食物對於我們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人也許沒有適當的飲食會無法繼續過活,但這過程之中食物也以他特別的位置來主宰我們的生活以及文化。

過去常在想著其實每一個人所食用的食量應該不必很多的,但因為現代人民大多生活較富裕因此通常會有過多的傾向。很諷刺的是今日有半個地球的人吃著過多的食物量也浪費了過多的食物量,但卻有半個地球的人每日有忍耐著飢餓來過活。我個人其實蠻反對食物工業化的現象,也許在其他不同領域的物品音有工業化的產生會帶給更多的好處與利益,人而在食物方面我認為是多此一舉的,食物工業化雖帶給人類更多快速且方便的食物量並且也帶給人更多的選擇。但是,我認為人類卻沒有考慮到大多工業化的食物在生產的過程中就已經失去食物的營養成分,除此之外還添加了許多人工化學成分。以罐頭食品而言,所需要的食物量很多因此還要先蓄養或是抓捕超多的食物來運用,在製造的過程中還會造成許多垃圾量,罐頭製造出來若是在使用日期沒有銷售完還必須丟棄,吃了無益還製造垃圾實在是令人無奈。

雖然今日食物工業影響著我們,但是食物本身所付出的文化意義是我們不可輕忽的不同而帶有不同的特色。例如:大陸的川菜、浙菜、台灣的臭豆腐、的國的豬腳、美國的速食等等,這些食物都表現了當地的文化。因食物的不同所衍生的餐桌禮儀也不同,東方是以筷子來實用而西方是以刀叉來食用,裡一方面東方注重長幼有序,在飲食時大多不宜出聲除了日本飲食文化教不同,西方則注重主客及主僕的關係,吃不同的食物種類也有不同的刀叉。食物也代表著當地的社會經濟狀況,以美國為例它們的速食文化就是一個最佳的寫照,美國人喜歡快速便利且東西越大越好,著名的速食麥當勞就是如此。

最後提到的是食物工業化的影響:「我們再怎樣也不能說工業化飲食一定是健康的,過可以肯定的是,它侵蝕了社會。至少,他不能延續西方社會的傳統生活模式:廚房傳出的香味和溫暖是家庭生活的焦點,大夥一同用餐,也分享親情。再某種層面上來說,工業化改變了家庭用餐習慣。」每次聽著爸爸說他以前小時候的生活時,總是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才經過短短幾十年,但生活卻有如此巨大的改變。現在正在發展的基因改造食品如果發展成熟了,那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又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巨變呢?

因此人類不只要檢討濫用地球這件事,也必須好好反省我們對於其他生物的心理,對於食物的意義方面也應該從新省事。

點閱率: 1%

八歲,一個人去旅行

休閒三甲 U100R120 張凱柔

版社:遠流出版社

作者:吳念真

這本書的作者是吳念真,故事敘述在他八歲那一年,爸爸要他一個人從瑞芳坐火車到宜蘭的姨婆家,把祖母遺忘在那裡的雨傘拿回來。坐在開往宜蘭的普通號火車上,他面對車廂內陌生的旅客有些害怕;其中有位阿嬤一直對著他微笑,不久,他卻發現阿嬤昏倒了。羞怯的小男孩毫不遲疑的向車上乘客大聲求救,並把他的萬金油拿出來救阿嬤;當阿嬤慢慢的清醒過來時,她一邊笑著,一邊頻頻對著小男孩點頭,眼淚卻從她的眼角流了下來;小男孩和阿嬤一樣流著淚,最後小男孩抱著她喊「阿嬤!阿嬤!」老阿嬤和小男孩的眼淚一直流一直流‧‧‧。

當我看完這本笑中帶淚的繪本,深深的被這個故事感動了,讀著讀著,我的眼眶也跟著泛紅了。在我讀幼稚園大班時,曾在紙風車劇團表演時看過這個故事搬上舞台,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是跟著劇中人物的演出看得入神, 不懂得深藏在故事背後想要傳達的深意,如今再細細品嘗,另有一番不同的解讀。八歲的他在生平第一次的旅行中,沿途遇到的人們是這麼的友善,當老阿嬤第一眼看到小男孩時,會一直對著他笑,一定是想起了自己家裡孫子的可愛模樣;當阿嬤昏倒了,小男孩會急得想哭,應該也是想到了家中祖母慈愛的容顏吧!就是這種愛屋及烏的祖孫情,才會讓車上的乘客誤認他們倆是一對祖孫。

而車上的這些乘客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肯伸出援手,也讓我讀到了人性中純真善良的美好;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學會關心他人,隨時伸出援手;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溫馨和諧,大家臉上的笑容也會更加燦爛的。至於主角的爸爸,為什麼要讓這麼小的孩子一個人搭火車到宜蘭呢?他也許是要藉這個機會讓孩子在這趟旅行中學習獨立吧!加上早期的農業社會,一般家庭的生活並不是很富裕,一把雨傘在那時候是很珍貴的奢侈品;而且八歲的小孩搭火車不用買車票,所以主角的爸爸才會獨排眾議,堅持要一個八歲的孩子大老遠跑去宜蘭拿回雨傘。主角的爸爸就是要讓孩子在這趟旅行中學習獨立,學習面對人生旅程中接踵而來的冒險,我想這不就是現在的我所欠缺而亟待培養的獨立與勇氣呢!

看看別人,再想想自己!讀完這本書的最大收穫,就是讓我學會珍惜吧!「知福惜福方是真福」,我要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人、事、物,因為懂得珍惜,才會發現自己擁有的已經很多。在家裡,有摯愛的父母疼愛照顧;在學校,有親愛的師長陪伴成長,我是一個幸福的人,更期許自己當一個樂於分享的人,讓大家也都能一起分享我的幸福快樂。

點閱率: 6%

死在路上也不錯!

死在路上也不錯!  周榕榕     四技護理三甲 陳思蓉

作者原是一位記者和節目主持人,在辭去了工作後,用半年的時間騎著單車深入滇藏和阿里。一開始她總是抱著不確定的心情等待著出發日子一天天的靠近,也常常問自己,這麼多地方可以去,為什麼要選擇入藏?入藏有這麼多方式,為什麼要選擇騎腳車?但保持著小時候看西遊記時的憧憬,以為有一隻金箍棒、兩擔子的行李,再加上一匹白馬就可以出發。出發前,在網上找到了一個有興趣一起同行的女孩,但在後來因為想法不同在半路分離。自己獨行時遇到色狼,甚至還遇到車禍,幸好在後來遇上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車友,一起互相鼓勵、幫助,最後完成了旅行。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就被書名吸引,好奇為什麼作者要說死在路上也不錯」,仔細閱讀後才了解,原來她在這一段旅程中發生了許多事,其中還出了一次車禍和摔了兩次車,雖然沒有嚴重到造成生命危險,但是一個人在脆弱時,沒有人陪伴實在很孤單,她說:「我真的很怕我媽這時候打電話來,我怕我會大哭」。就如同有次我感冒輕微的發燒,但因為隔天有非上不可的課,抱病坐火車回來學校,那天晚上接到媽媽關心的電話,那種有人關心自己的感覺實在是難以言語。看這本書時,也顛覆了我對西藏的想像,以前我以為西藏就像電視上廣告的那樣,只有者一片荒漠,但是從書上的照片看起來,在沿路有許多的古城,這些古城依舊保有著曾經的熱鬧。在書末作者也寫到「有些事,年輕的時候不做,便此生都不會再做……」也許過程很辛苦,但在以後回憶時,最記得的都是這些狼狽的時刻。

點閱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