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學]阿拉斯加歸來:松林青年的奇幻之旅

食科四甲 U100P135 王郁慧

一起來出版 作者: 李後璁

翻開《阿拉斯加歸來》,聽見樹梢上蟲鳴鳥叫,嗅聞樹木青草香,呼吸晨間的乾淨清冷的空氣,目光所及是一片燦綠的原始森林,隨著負重著夢想的青年們前往阿拉斯加深處,牽起人與大自然密不可分的連結,踩踏出充滿陽光、荒原、笑聲、汗水與生命體驗的足跡。

作者是透過「追蹤師學校」,講求人與自然大地和諧共生,教授印第安族的追蹤及求生的信念、智慧與技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們展開了未知的山林旅程。顛覆了我對「學校」古板無趣的印象,不再是坐在教室裡聽著老師口沫橫飛地講述,沒有學生在座位上奮筆疾書地抄寫所謂的重點,學習追蹤師是從最古樸的鑽木取火做開場,抱著虔誠與感謝的心態去依賴這個土地,接著利用樹木纖維編織繩子,這是必備的求生工具;學會用樹葉和泥土來將自己隱身於山林中,透過大地上的足印拼湊出山豬、狐狸的身影;建造一個安居之所,它依傍著森林、緊靠著溪流,與自然生活在一起;如何狩獵與烹煮,在荒野中維持生命。完成追蹤者三個月的學習後,作者決心拓荒美國大西部,來到阿拉斯加持續地探訪世界,不同於追蹤者學校是處於樹木聳立的森林中,更多的是草原、荒地、洞穴與坑谷,天氣也是千變萬化不可預測,運用之前受過的訓練,尋找庇護所,於野外中搭設帳棚,甚至還備有電影和書中才聽過的狼煙;他在野地中用樹枝和石頭架起屋子,只求能夠遮風避雨、存放乾柴。在這段期間,還遭遇了大雨成河、棕熊突如其來的到訪,為這場探索增添不少驚奇。

書中有一篇章描述他們為意外車禍逝去的母鹿解剖,希望至少讓牠的軀體可以被利用,毛皮拿來抵抗寒風、骨頭製成生活工具、肉成為人的能量與營養,將牠的身體充分利用在各個方面,沒有浪費只有延續不斷。當作者用細膩的文字描寫他懷抱著感謝與敬意,握著小刀剖開細毛下的軟嫩皮膚,他摸著母鹿殘餘的體溫,讀到這裡我似乎感覺自己在顫抖,這時動物生命的逝去像是在眼前呈現,讓素食主義的我覺得血腥與恐懼。當他分離母鹿的肌肉與骨骼,打開腹腔內的子宮,發現裡面包覆著兩頭已成形的小鹿,竟然是懷孕的母鹿,一個軀體卻有三個生命消逝,彷若有顆震撼彈在我腦海爆炸,煙硝散去後是一片混亂。生命的輕易流失,顯得更加可貴,無論人類或動物,母親的懷胎數月都是偉大和可敬的。之後我只能說服自己牠是因為不可抗拒的意外而離開,至少牠的生命與精神被作者牢記於心,轉化成文字記錄,會被更多人看見。

書裡寫著:「思考後的行動才有價值,行動後才有真正的經驗。」。我們總是習慣固有的知識論點,被動地接受「正確答案」,但思考卻是先從懷疑開始,之後才會有自行摸索而得來的驚喜與發現,相伴而來的是深刻體悟和滿足感。追蹤者需要具備生存力、覺察力、偽裝、操作、強健的體能等,熟知動物的習性、辨讀蹤跡,實際操作像是陷阱偽裝、氣味掩蓋、狩獵技巧。因此追蹤者的學習,和大自然學習謙卑,不是空泛的知識理論,而是真正的去實作去了解,用各種方法去驗證與感受,一步步地從行動中獲得經驗與技能。

作者脫離了城市的紛亂吵雜,跟著追蹤者的腳步,彷彿森林守護者一般,走向綠意盎然的山林深處,揭開大地的神秘面紗,撥開那層層迷霧,閱讀大自然的語言,讓人類回歸於原始,去追尋自我。曾聽過一句話:「人不會老去,直到悔恨取代了夢想。」,夢想並不會隨著時間消逝,因此不該被當作空話來說,而該是去實踐。

點閱率: 2%

  1. 尚無回應.

  1. 尚無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