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文學]―山河好大
日四技護理系一年甲班,U1031123,施文芳。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作者:徐仁修先生。
心得分享:
此書分兩部分:前半部80頁是作者攝影紀錄,後半部116頁是文字詳敘。當翻開書頁時,那美麗的圖片有瑰麗的自然生態、細膩的人文風情、悠久的歷史典故、壯觀的建築遺跡,張張映入眼簾,美不勝收。它是夜讀的良伴,讓心平靜安寧,讓視野寬廣無限,即使沒有去過中國的我,也能隨著書本的圖文假以想像。
一九八七年的夏末,作者開始實踐年少時的中國夢,他「尋根問祖客家行」,成功地找到與自己一系徐氏祖居,並完成祖父當年想回廣東鎮平祖堂上香的心願。他也尋訪福建的「永定土樓」,讚嘆人民以黃泥造土樓的智慧,無論方樓或圓樓,皆有通風、採光、耐震、防潮、隔音、保溫・・・等功能,一點也不輸現代建築。一九八八年六月,作者踏上期待已久的邊疆行,「大荒漠」、「西遊記」、「蒙古草原盛會」。他深度旅遊與探索,融合歷史、人文、建築、自然,文字呈現的不只是紀錄,也富饒知識、智慧和人生趣味。
作者在「大荒漠」篇章―青海的鮮水寫道:這些遊牧的藏族,因為四處移居,根本沒有機會受教育。其中十一歲少年因需要幫雙親放牧討生活而輟學,他已經擔負起一個牧人的工作。比起台灣被功課壓的喘不過氣的同齡孩子,不知成熟、強健多少,甚至比起我們的大學生,也毫不遜色・・・。環境造就人,所以成了兩個不同世界。在台灣,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教育的普及、衣食無缺的環境,讓台灣的孩子們不太懂何謂生活貧困?如何知足?如何珍惜?然而社會的升學主義、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台灣的孩子相對地被侷限住了、被框住了。如果想試圖破除框架,是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社會的眼光及其他多方面的壓力,那破繭而出的過程是痛苦的。或許我們也想當個放牧的孩子,在寬廣無邊的草原上奔馳著。
書本在最後一部分寫入「台灣兵第70師的故事」,是作者在大陸旅行途中順道拜訪70師老兵。我很訝異!原來在對岸也有長年回不了家的台灣老兵,對照當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陸老兵,兩方彼此皆在日夜思念對岸的家鄉,讓我感到無比諷刺,這就是戰爭的殘酷、人民的悲哀。那些長年滯留在大陸的台灣老兵從被騙去當國民政府軍,再被俘虜變成解放軍、經歷文化大革命的鬥爭,因被認為「身分不明」而被下放到邊疆勞改,沒有尊嚴、生活艱辛,但他們努力活著就為了重回台灣的那一天。在戰亂的時代,生命變的微不足道,渺小也沒有價值,我闔上書本後,只剩滿腹心酸與無奈。
這本美麗的旅行文學,每段旅程都是作者的人生紀錄。與人們相遇在同一個時空,彼此的人生相互交集與分享。四年前,我搭著火車環遊台灣一週,旅程中有許多人的參與,車長、列車長、站長、副站長、青年旅舍、異國旅人等,即使我們只有片刻相處,但彼此的互動、交談、分享點綴了這段美麗的記憶,每每回想總是深刻。
點閱率: 1%
尚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