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飲食文學]-男人的菜市場

日四技護理系二年甲班   U1031123   施文芳

飲食文學:男人的菜市場

作者:劉克襄先生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男人的菜市場,內文就如同封面號稱:產地直銷,自然嚴選。分五輯:市場的走訪、食材的意見、時蔬的采風、水果的身世、小吃的啟發。作者教我了解最質樸的食材,最天然的蔬果,對於10歲開始烹飪的我,看完本書,才了解到食物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食材讓我想起自己烹飪煮出的青菜,大多是向固定的兜售菜販購買及外婆或鄰居的嬸婆送來,我偶爾會去逛早市或黃昏市場,上市場可以選購到與平常不同的菜色。27歲前的我,只知道菜洗洗,丟進熱鍋炒炒,熟了起鍋,吃到的是最原始的味道。到今年8月份,開始到中餐烹飪教室學習時,才發現食材挑選及烹煮方式與技巧皆影響的菜色及味蕾。

書中提到的土當歸,我如同作者,在清境農場發現這項食材。2013年到2014年,我在清境農場工作,每月下山返家,會到菜販處,採買當地食材回家烹煮,如大又紅的金瓜、根莖肥厚且蔥綠的土當歸。土當歸,在購買時會和賣家詢問煮法,而母親最愛當歸烘蛋的方式烹煮。蛋香及當歸葉香,加上微量的鹽巴,配著白飯是非常可口又美味。

這本書帶給我追尋食物的根本,如:山蕉與田蕉有所差異,因為對我而言都是香蕉。媽媽最愛的鳳梨,除了在作者提到在八卦上看到鳳梨田,我也在屏東看過好幾大片的鳳梨田。本書作者細心研究每種食材,不僅書寫出食用價值,也描繪出食物的美感,如:烏腳綠的高貴而古典的色澤。看這本書很過癮,可能是因為我會烹調的關係,既可了解已知的食材,更可認識新食材,進而運用到下次的烹調佳餚。

點閱率: 1%

[旅行文學]-11元的鐵道旅行

日四技護理系二年甲班   U1031123   施文芳

旅行文學:11元的鐵道旅行

作者:劉克襄先生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1元的鐵道旅行,222頁篇幅,分四部份:喧嘩旅驛、寂寞小站、高速風景、風物尋味。作者教我每個角落都有自己專屬的文化,即使是小小村落,也會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作者搭火車暢遊台灣,看到人文風情、自然環境等許多面向。搭火車是慢活且樸質的旅行,花費不高昂但旅程需要許多時間,如;東部火車線,美麗的海景與縱谷身影,各站間的費用十幾元,可惜的是停靠各站的列車,一天不到五班次。

鐵道旅行讓我想起五年前自己一人的鐵路環島旅行,遇到的人事物。我在2010年6月開始獨自一人的鐵路環島,我帶著小札記一同隨行。一路上請台鐵的人員幫我在札記上簽名留念,不分站員、副站長、站務佐理、站務主任、站長、機務員、機車長、副車長、車長,甚至在瑞芳站遇到巡視的鐵路管理局局長范植谷先生。他們友善也好客,如:大林站的辛勝郎先生請我喝可口可樂;山里站的吳振鵬站長請我喝桑葚汁及讓我進站務室休息與參觀;杜慶仁車長專程寄台鐵紀念品到我母校的系辦。

而作者和陌生旅人有連結,與我的旅行經驗有些相似之處。我在平溪線認識的香港朋友,來台出差的文浩及四位18歲準大學生,我們互相分享所見所聞,因為我和他們一樣,第一次來到平溪這個站驛。我在火車上認識新加坡來的朋友,他們剛從南洋理工大學畢業的學生,到台灣旅遊一週。我們一同到九份逛老街吃芋圓,之後大家回到瑞芳站,與彼此相互道別,但這一別不是永遠,因為新加坡的慧玲在2013年與家人再次來台北旅遊時,我們又再次相聚。

每當我踏進無人的招呼站或小站時,周遭環境非常的安靜,可能是田園間,可能是山邊,可能是相鄰著海。我一人獨自享受如此靜默的空間,是孤獨的但心是非常寬敞與舒適。或許家人朋友不懂我的旅行方式,一個人旅行,又站站停靠,既危險又無聊,我卻依然走我自己的路,享受一個人的旅行。

這本書帶給我另一個觀點看高速鐵路的旅行。原來高鐵穿過隧道時,無訊號的時刻是屬於自己安靜休息時光;平穩的車速是提升閱讀的品質,由南到北的風景是寫實的生態電影。而這本書淺顯易懂,文筆樸實無華,而作者對於人的情感描述深刻,對所見的環境議題使他哀愁與悲傷。我們不是鐵道迷,但我們都喜歡鐵道旅行,且走出自己獨特的旅行方式。

點閱率: 1%

[飲食文學]―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

日四技護理系一年甲班,U1031123,施文芳。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作者:逯耀東先生。

心得分享:

作者是位歷史學者,所以讓飲食與時代有了微妙的連結。書中呈現許多我不懂的北京菜、上海菜、粵菜等,但文中呈現另一種氛圍,是歷史與人文、是情感與記憶,想像置身其中,閱讀每道佳餚、每首詩詞、每段記憶。

也論牛肉麵的篇章,讓我想起兒時,父母每每帶我和妹妹們出遊時,總去光顧的牛肉麵店。每當爸爸牽著我們踏入店家時,熱情的老闆總是寒暄問暖;每當爸爸在吃那碗大牛肉麵時,絲縷的香味總讓我想像麵有無比的美味。因為父母告誡讀書人吃牛會變笨,所以孩子們的碗裡總是大餛飩麵,望著爸爸大快朵頤,我是無比羨慕。

後來,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家庭出遊是少之又少,更別說外食聚餐。當我過完那所謂的讀書年紀,再度光臨記憶中的牛肉麵店,找不到那熱情的老闆,而碗中的牛肉麵也沒有像父親當年食味的美味,似乎是少了那親情相聚的一味。

點閱率: 1%

[旅行文學]―山河好大

日四技護理系一年甲班,U1031123,施文芳。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作者:徐仁修先生。

心得分享:

此書分兩部分:前半部80頁是作者攝影紀錄,後半部116頁是文字詳敘。當翻開書頁時,那美麗的圖片有瑰麗的自然生態、細膩的人文風情、悠久的歷史典故、壯觀的建築遺跡,張張映入眼簾,美不勝收。它是夜讀的良伴,讓心平靜安寧,讓視野寬廣無限,即使沒有去過中國的我,也能隨著書本的圖文假以想像。

一九八七年的夏末,作者開始實踐年少時的中國夢,他「尋根問祖客家行」,成功地找到與自己一系徐氏祖居,並完成祖父當年想回廣東鎮平祖堂上香的心願。他也尋訪福建的「永定土樓」,讚嘆人民以黃泥造土樓的智慧,無論方樓或圓樓,皆有通風、採光、耐震、防潮、隔音、保溫・・・等功能,一點也不輸現代建築。一九八八年六月,作者踏上期待已久的邊疆行,「大荒漠」、「西遊記」、「蒙古草原盛會」。他深度旅遊與探索,融合歷史、人文、建築、自然,文字呈現的不只是紀錄,也富饒知識、智慧和人生趣味。

作者在「大荒漠」篇章―青海的鮮水寫道:這些遊牧的藏族,因為四處移居,根本沒有機會受教育。其中十一歲少年因需要幫雙親放牧討生活而輟學,他已經擔負起一個牧人的工作。比起台灣被功課壓的喘不過氣的同齡孩子,不知成熟、強健多少,甚至比起我們的大學生,也毫不遜色・・・。環境造就人,所以成了兩個不同世界。在台灣,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教育的普及、衣食無缺的環境,讓台灣的孩子們不太懂何謂生活貧困?如何知足?如何珍惜?然而社會的升學主義、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台灣的孩子相對地被侷限住了、被框住了。如果想試圖破除框架,是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社會的眼光及其他多方面的壓力,那破繭而出的過程是痛苦的。或許我們也想當個放牧的孩子,在寬廣無邊的草原上奔馳著。

書本在最後一部分寫入「台灣兵第70師的故事」,是作者在大陸旅行途中順道拜訪70師老兵。我很訝異!原來在對岸也有長年回不了家的台灣老兵,對照當年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陸老兵,兩方彼此皆在日夜思念對岸的家鄉,讓我感到無比諷刺,這就是戰爭的殘酷、人民的悲哀。那些長年滯留在大陸的台灣老兵從被騙去當國民政府軍,再被俘虜變成解放軍、經歷文化大革命的鬥爭,因被認為「身分不明」而被下放到邊疆勞改,沒有尊嚴、生活艱辛,但他們努力活著就為了重回台灣的那一天。在戰亂的時代,生命變的微不足道,渺小也沒有價值,我闔上書本後,只剩滿腹心酸與無奈。

這本美麗的旅行文學,每段旅程都是作者的人生紀錄。與人們相遇在同一個時空,彼此的人生相互交集與分享。四年前,我搭著火車環遊台灣一週,旅程中有許多人的參與,車長、列車長、站長、副站長、青年旅舍、異國旅人等,即使我們只有片刻相處,但彼此的互動、交談、分享點綴了這段美麗的記憶,每每回想總是深刻。

點閱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