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彙整

【旅遊文學】品京都

U103Q132 環安一甲 陳宥妤
作者:謝其濬

作者從對京都的印象介紹到有關他的歷史、庭園、各個時代留下的佛像、名畫及美術館,讓我們循序漸進地慢慢了解京都這個古老的城市。

作者在“庭院的密碼”中對於不同庭院的描述、了解,再加上自己的想法讓我很喜歡,讓我能夠明白不同庭院中所表達的意境,像是天龍寺把外部山林景觀作為庭院背景的“借景”手法,其實有融入自然、尊敬自然的意思,而天龍寺的“開門見山”其實也有表達夢窗疎石對前代君王病死異鄉的哀思,對應著之前京都的歷史,我們可以更能感同身受

其次是“美術館散步”,雖然我不懂日本對於“藝術”的文化背景,以及當時有哪些名人,但透過作者簡單的描述其歷史及意義,很快就能在腦中做聯想,他講述的並不深,卻能增加你對日本多種不同類型、時代的藝術有所了解。

之前去日本的時候曾到過他們的古蹟看過,並且有專人講解,這本書讓我想起那時,我看著那些建築不斷的探索、充滿好奇的,想了解有關它的故事,這本書就像是這樣,帶著你到不同的地點,讓你去好奇,為你講解,富有知識性又不乏味、描述著景致卻不會有距離,我很喜歡。

想想之前看到的書或是親自去到了日本,很少會有機會從人、事、物這幾個方面去了解背後的歷史,如果不單單對日本的風景有興趣的話,挑這本書可以讓你從多個方面聊解日本京都這個歷史悠久的古都。

點閱率: 1%

【飲食文學】一個人的粗茶淡飯

U103Q132 環安一甲 陳宥妤
作者:米果

作者從影響自己最深的家裡的味道開始說起,之後離家求學時想起的台南家鄉味,成年後離家開始了自己的粗茶淡飯,慢慢地有了自慢─日文用法,意思是自己很得意,忍不住跟別人炫耀的東西─的料理,最後則是自己喜愛的簡單小菜。

記得最清楚的就是作者國小第一次幫媽媽煮飯時─純煮飯─的描述,以及在那之後總會要求自己做出的飯好吃。我也一樣,國小就開始幫媽媽先煮好飯,等媽媽回到家就能迅速煮好菜吃飯,而我總是洗米跟梁需要多少水這兩件事情上特別要求,總是希望媽媽吃到後能誇我一句:很好吃。

作者對每日的三餐有著自己的見解,認為這是對自己的負責,從選購、調理到最後的上桌,都是由自己動手,所以對於外食的食安問題也就不必太擔心,身體健康方面也能自行調理。近年來的食安問題一直不斷,向作者這樣,自己做給自己吃,不但能在健康上為自己把關,管好自己的身體,還能體會到做菜的樂趣,我覺得很棒。

像現在自己升上大學了,沒什麼機會吃到媽媽煮的菜,總是不斷地吃外食,有時候嫌麻煩甚至乾脆去便利商店買個麵包配牛奶就解決了,所以對於作者這樣離家後仍有機會自己煮給自己吃就十分的羨慕,雖然並不是吃著自己親自煮的食物,但偶爾在外面吃些小菜時,總會不自覺想起媽媽做的料理,所以特別能體會作者說的思念。

這本書對於剛升上大學的我來講,帶給我滿多的認同感,甚至能勾起我關於以前“吃”的記憶,這真的是非常的新奇。

點閱率: 2%

[飲食文學]-食‧本味

環安一甲 U103Q132 陳宥妤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葉怡蘭

其實,關於“美食”的定義是非常主觀的,這點光是在日常就能看見,所以,一開始我就決定要選一本讓我品味的不是食物,而是文字間的氛圍以及他背後的故事,所以我選了這本書。

雖然書中也是有提到各國的食物,然而那些就像是看著圖片覺得美一樣,是無法感同身受的,血濃於水,同樣身為台灣人自然更對書中的台灣味更有想法。

這本書在後篇中開始探討台灣料理,對於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來說,她的看法與我一致,比起國外的食物,我們更喜歡台灣家常菜中的簡單樸實,也喜歡台灣食物中間容並創新的各種小吃。作者認為台灣的料理是什麼料理還需要探索,但我卻認為,台灣的料理就是融會各國的特色,從而創造出本土的美食。

書中有提到,台灣美味的代表是珍珠奶茶,並開始從茶飲介紹到珍珠奶茶這種茶類與甜品的結合,一方面體現了台灣飲食上的多國多文化融合的特質,一方面體現了台灣飲食上的創新與對食物寬大的接受度。到現在,珍珠奶茶衍生出了許多徒子徒孫──波霸奶茶、布丁奶茶。不只珍珠奶茶,台灣在飲品上的種類更是變化多端,台灣人甚至一天至少一杯飲料的在喝。這也算是台灣另類的飲食文化吧。

喜歡的是,透過作者的文筆去體會著肉臊飯、鍋燒意麵、柯仔麵……等小吃的味道,自己也會跟著去回想記憶中的小吃。不僅是食物挑動著食欲,書中提到的與人的互動更是讓人會心一笑。

對於什麼是台灣的飲食,作者的探討與體會也頗讓人深思,忘不掉的,是同為台灣人一起體會過的那些小吃,作者在最後說:「懂得自己做自己,立足於自己的土地上,過像自己的生活、吃自己的食物。這始終是我的願望」,我想不僅是她,這也是多數人希望的吧。

點閱率: 1%

[旅遊文學]-旅人之窗

環安一甲 U103Q132 陳宥妤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葉怡蘭

在眾多旅遊文學中選擇這本書是因為,作者跟我一樣,喜歡用著旁觀的角度去看著這個世界,自序中她說:「我固定保持著一種彷彿自身其外的姿態,靜看,這大千世界五花八門百色千貌紛呈流轉;且雖屬旁觀,依然沉醉。」就是這句話讓引起我閱讀的慾望。

書中的每一篇都是從室內透過“窗”延伸的照片──有時著重在窗外的景致,有時又著重在室內的格局──接下來便是作者帶著自己感性的形容,敘述著旅行、參雜著對當地的想法,讓身為讀者的我們能感同身受。

一個接著一個的旅行中,各個國家交互參雜,可能上一篇還在寒冬中霧濛濛的上海,下一篇就來到春意盎然的澳洲,讓人每一篇都是一個驚喜,這點我很喜歡。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她去日本旅行時的種種。

日本,是一個我一直十分嚮往的國家,而我也曾去那旅行過一段時間。在“山巔湖畔,一景必殺”中提到的清晨的雲海金光,白天的清逸清朗,黃昏的雲霧湧現……等,都是我曾住在日本山中的溫泉旅館中所體會到的,所以我特別有感觸

“彷彿凝止,冬雪之窗”中她對雪的憧憬與我是不謀而合,“無比空寂的簡與淨;憧憬著大雪紛飛簌簌而下,抹去了人跡吞噬了聲音……刻骨的懾人的靜謐”這段形容十分的有畫面感,讓我與它十分有共鳴的同時,我的內心也跟著她一起享受著那份寧靜,恍若身在其中。

“古都老街,茶時光”她先是形容街道兩旁那些透著濃濃的歷史氣息的古建築,在闡述進入茶鋪中的茶香、甜品,最後用一縷陽光穿過格柵窗做結尾,當中的閒暇,讓人心情愉快,不自覺地也跟著一起記憶。

看完這一本書,總覺得自己也陪著作者一起旅行各地,至少,跟著她一起看過那窗外景致。

點閱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