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學]-蝸牛食堂
日二技護理系C1011514四年戊班戚名慧
一、書名:蝸牛食堂
二、作者:小川系 著 ; 陳寶蓮 譯
三、出版社:二O一O年十一月/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四、讀書心得:
『蝸牛食堂』會取這麼特別的名字,不經意的讓我覺得會是一本特別的書,裏頭寫著作者因男友帶走她所有財產離開,因為遭受這打擊,讓她失去說話的能力,而她也只好回到老家,經營起自己理想中的食堂,她認為料理能為人帶來一些奇蹟、也為自己帶來信心,她想為每個客人製做他們專屬的料理,而搭配著蝸牛一詞,就是要讓客人在裡頭慢慢地品嘗,所以每天只接待一組客人,因為她失去了語言能力,讓她能更細心專注的用語言以外的感覺去了解別人與自己,讓她的料理變得更有生命力,我心想著如果台灣真的有這麼一間有特色的餐館,地點再遠、要等在久,我都要去嚐嚐看。
此書作者開了一家名為蝸牛食堂的店,每天為一組客人量身訂作料理,細心觀察、用心製作,他的幸福不是來自於美食,而是來自於看見吃下美食而笑了的人們,喜愛美食的人都會因為吃到好吃的食物而感到開心,喜歡做菜的人則會因為看見別人吃了自己做的東西露出滿足的笑顏而高興,我完全能體會那種感覺…。從小我就喜歡跟著媽媽在廚房忙進忙出,喜歡替她洗米、炒菜,雖然我不知道鹽、油要放多少、火侯要怎麼調整,但是我還是很愛搶著炒菜、煎東西,自然而然的就好像對於家常菜的料理還算有一套,至少要煮個晚餐給大家吃已經不是問題,不過的確都會很在意吃的人的表情、感受,尤其是煮了新口味或是新菜色的時候,甚至是拿手菜上場的時候,這時候完全能夠明白為什麼媽媽以前很愛在我們吃飯的時候狂問好不好吃、好不好吃,哎!廚師也是需要鼓勵與支持才會有動力去煮更多好吃的東西的嘛,這是我自己會料理之後才感覺到的,煮出來的料理缺乏讚美或不被喜歡,久而久之,真的就會不想煮了。
書中寫到作者亦有提到懷念外婆親手製作的食物,如:米糠醬甕、蘿蔔乾、醬油等等,和外婆共同生活的每一天,都深深沁入了他心底,看到這裡不禁湧上酸酸的感覺,那種阿嬤或媽媽的味道果然是許多人心中抹滅不去的記憶,我常常覺得,即使我跟著媽媽學會了許多家常菜料理,又或者是阿嬤教我包的肉粽,不是由她們親自料理的,終究還是少了一味,也是最重要的那一味,說不出是哪個步驟出了問題,只能說是心裡的感覺影響了舌頭的味覺吧。
而這本書讀到最後一部分,竟是作者母親過世留給她的一封信,字字是如此充滿對女兒的歉疚與不捨,讓人不禁熱淚盈眶,我想他必然會後悔自己當初離開多年沒有機會多陪陪母親吧!而母親最後留給他的叮嚀是支持他、要他繼續堅持下去她能夠療癒人心的料理,別因悲傷而讓食堂就此終止了。
當奶奶消失了、媽媽消失了,他只剩料理能夠帶給他回憶與感受!其實我們生活中不也是如此,總是因為吃到某樣東西而想起了某個人某件事,就像我每次回到家裡,一定要去夜市買兩份小神戶牛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吃,不是要吃飽、而是想吃種感覺,小時候,只要到了禮拜天,媽媽總是會牽著我跟妹妹到夜市包兩份牛排回家,跟爸爸一起聚在客廳吃,以前買少可能是因為我們小孩吃得少,而現在我只是想吃那份感覺。
其實有時候吃下肚子的東西,有一部分也會變成回憶吧!想吃一個東西,說不定只是想找尋一種回憶、一種感覺,而有時候拒吃一個東西,也許只是因為裡頭含有不想要的曾經。
點閱率: 2%
尚無回應.